新闻中心
电话:【各区域联系方式点击 联系我们 】
400-862-0778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渡康销售中心:石家庄高新区裕华东路455号润江总部国际大厦4层
渡康研发生产中心:石家庄高新区裕华东路455号润江总部国际11号楼4层5层6层
2024年神经调控研究的十个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
2024-12-17 13:16
引 言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新适应症的探索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神经调控技术。它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主要适用于精神、神经、康复、疼痛等疾病的临床治疗。2024年的研究表明,rTMS非常适合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慢性疼痛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系统疾病。实验发现,针对与情绪、认知和痛觉处理相关的脑区(如前扣带皮层)的精准刺激,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与此同时,rTMS逐渐在个性化治疗方案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脑部活动监测调整刺激参数,将脑卒中、精神系统疾病的康复提升至新高度【1】【2】。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个性化治疗方案优化
tDCS通过两种表面电极(阳极和阴极)传递持续低强度直流电至大脑,以调控皮层神经元的活动。该技术通过改变膜电位的极性,引起静息膜电位的超极化或去极化,从而调整皮层的兴奋性。主要适用于精神分裂、孤独症、阿尔兹海默症、脑卒中、帕金森、失眠、疼痛和癫痫的治疗与康复。【3】2024年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参数优化,例如电流强度、刺激时间及电极摆放位置。科学家们发现,针对不同个体脑部特征的个性化参数设置,可以提高tDCS在改善学习能力、记忆力和情绪障碍中的效果。这项进展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治疗选择【4】。
深部脑刺激技术DBS的新进展
深部脑刺激(DBS)已经从帕金森病的经典治疗扩展到了抑郁症、强迫症等多种精神疾病。2024年的研究强调了DBS在神经回路重塑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精准靶向丘脑、纹状体等脑区,新型DBS设备不仅能够改善症状,还可延缓疾病进程【5】。此外,可调控的闭环DBS系统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
迷走神经刺激VNS的发展和应用
迷走神经刺激作为一种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来治疗疾病的技术,近年来在治疗抑郁症和癫痫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应用。根据一项2024年的研究显示,优化VNS参数能够更精确地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进一步减少副作用【7】。特别是在治疗难治性癫痫中,新的植入设备结合实时监控技术,使VNS康复应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8】。
脑机接口BCI技术的发展
脑机接口技术在2024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迸发式进展。非侵入式BCI设备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尤为突出,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的同时,还提高了设备的便捷性【9】。此外,AI算法的融入,使脑信号解码的准确性大幅增强【10】。
脊髓刺激在慢性疼痛管理的应用
慢性疼痛管理一直是神经调控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2024年,脊髓刺激技术(SCS)在精准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步。高频刺激和脉冲调制技术的结合,缓解了癌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11】。此外,微型无线植入设备的出现,为更多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治疗选择【12】。
神经拟态技术Neuromorphic的发展
神经拟态技术通过模拟大脑的神经网络,为神经调控开辟了全新领域。2024年的研究聚焦于神经拟态芯片在认知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新型设备不仅能记录神经活动,还能实时调整刺激参数,从而达到增强记忆、改善学习能力的效果【13】。
生物反馈技术BFT的发展
生物反馈技术将患者的生理信号转化为可视化数据,帮助患者主动调节自身状态。2024年,这一技术在治疗焦虑症和睡眠障碍方面表现突出。结合脑电图(EEG)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生物反馈设备为神经调控提供了更多个性化选择【14】。
电生理技术EPT的创新
电生理技术为神经调控提供了精准监测手段。2024年的创新集中在超高分辨率记录技术上,使科学家能够更详细地观察神经网络活动【15】。这一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癫痫发作机制的研究,为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新型可植入设备ICL的发展
可植入神经调控设备的研发在2024年进入了智能化时代。超小型、高续航的植入设备可在患者体内实现长时间稳定运行【16】。其中,结合药物释放功能的新型设备,为神经疾病的多模态治疗提供了可能性【17】。
结 语